6.白儿显早慧

第6回见太守白儿显早慧别武媪全家到新居

(太白编年:中宗神龙元年/5岁)

太守见过李客,又要看看白儿,李客只好将儿子领过来。太守细细观瞧,见这孩子仅五、六岁光景,垂髫乌亮,面白如粉,亮闪闪的大眼睛分外精神,手里还把弄着一把木剑,小小年纪,说话竟敢直视他太守这样的大官。

“小儿李白叩见太守大人!”白儿扔了木剑,学父亲的样子说,童音又亮又脆。

太守被这孩子逗乐了:“好好好,小小年纪这样懂礼节,家教不错。起来吧,站着说话。能说一说,你为什么叫李白吗?”

“回大人,这话说起来可长啦。”

“呵,有意思,那就说说看。”

“当初母亲赋诗得句,梦见长庚星入怀,这才生下我。”

“噢?你母亲赋的什么诗呀?能说给我听一听吗?”

“能呀!她吟诵的就是长庚星。”白儿清了清喉咙,仰着粉团似的小脸大声吟道:

西现长庚旦启明,

晨昏熠熠耀天庭。

落诸若木成光使,

起自扶桑作晓锋。

日使巡天牵锦绮,

星帝迎月叩蟾宫。

从来堪作群辰主,

自古巢于岱舆峰。

太守听了,手把胡须,玩味一会,点头说:“嗯,难得难得,意深旨远,形神俱妙,青溟浩荡,一星独尊,驱使日月星辰,布光明于昼夜,使人人景仰。好诗呀!”

太守摇头晃脑地说完,想一想,低头问道,“这首诗是你母亲教你的吗?”

白儿赶忙摇摇小手道:“不是——我听母亲跟父亲说过几次,复诵几回,不知不觉就记住了。”

“哦,是这样。”太守更感兴趣了,“你父母经常互相唱和,吟诗对句吗?”

“嗯。”

“那,你会背好多诗文喽?”

“最难的,我会背《逍遥游》,也会背《子虚赋》!”

“呵,”太守故意摇摇头,“要说你会背《逍遥游》有可能,至于《子虚赋》,我看不见得吧!”

“那我就背一背!”

“等一等,这篇大赋太长了,你就从子虚先生夸说云梦大泽背起吧。”

白儿听了,背起两只小手,高声朗诵起来:

“云梦者,方九百里,其中有山焉。其山则盘纡岪郁,隆崇嵂崒,岑崟参差,日月蔽亏。交错纠纷,上干青云。罢池陂陀,下属江河。其土则丹青赭垩,雌黄白坿,锡碧金银。众色炫耀,照烂龙鳞。其石则赤玉玫瑰,琳珉昆吾,瑊瓑玄厉,碝石碔砆。其乐则有蕙圃:蘅兰芷若,芎藭菖浦,江蓠蘼芜,诸柘巴苴。其南侧有平原广泽:登降陁靡,案衍坛曼,缘似大江,限以巫山;其高燥则生葳菥苞荔,薛莎青薠;其埤湿则生藏茛蒹葭,东蘠雕胡。莲藕觚卢,菴闾轩于。众物居之,不可胜图。其西则有涌泉清池:激水推移,外发芙蓉菱华,内隐钜石白沙;其中则有神色蛟鼍,瑇瑁鳖鼋。其北则有阴林:其树楩柟豫章,桂椒木兰,檗离朱杨,樝梨梬栗,橘柚芬芬;其上则有鹓鶵孔鸾,腾远射干;其下则有白虎玄豹,曼蜓貙犴……”

背到此处,太守连忙叫停:“好好,孩子,就到这里吧,我知道你真的会背。单单听你父母吟诵,就能将其记住,你莫不是有过耳成诵之能?将来一定像你父亲那样,能文能武。可要记住,学得文武艺,卖与帝王家,一定要为朝廷所用。”

“我还会舞剑呢!”白儿兴奋地说。

“白儿,不得无礼!”李客说。

他心里也很惊讶,白儿从小聪明,这个为父的知道,可若说耳熟能详,连《子虚赋》都能倒背如流,却是他着实没有想到的。都是自己终日忙于买卖,忽略了儿子成长。看来这孩子是有过人之处,以后自当多加栽培。只是白儿今天说话太多,万一哪句说走嘴,那就麻烦了。于是赶忙道:

“孩子,太守大人公务在身,时间金贵,你就不要在这叨扰了。已经听你说了半天,这是对你特别的恩典,快谢过太守大人,马上回到车上去。”

“哎——”太守连忙摆手,“不要扫孩子的兴致。来,白儿,把木剑拾起来,舞舞看。”

白儿说舞就舞,东点西指,耍了一会,全是从父亲那里偷瞧来的招式。太守显得愈感兴趣,笑道:

“哈,剑架摆得好看。看来你的祖荫一定不错,家学殷厚,你家原籍哪里?为什么要搬到此地来?祖父是谁?他应该和老夫同龄呢!”

李客听后一惊,这些问题本该是问自己的,为什么向一个小孩子突然提出?看来,刚才的担心没错,他赶紧接过来道:“回大人,这孩子的祖父已经去世,我是子承父业——家父生前也是商人。我家祖籍陇西成纪,祖上是晋时凉武昭王李暠,我是他的八世孙,我们这一支,隋末就流落西域,我和家父无心仕途,从商为业,说起来真是有辱祖宗。”

李客如此说,本意是借此搪塞过去,和当朝既无瓜葛,又显得和皇家乃同根同脉,如太守这样仕途上的人,惯会见风使舵,就不会再纠缠下去。太守手拈胡须,想了一想,笑道:

“不出老夫所料,果然是贵胄出身呢!好吧,壮士,你心存淡泊,纵使老夫有爱才之心,也是枉然。带着你的家人,继续赶路吧!恕我多言几句,你这孩子绝顶聪明,将来定成大器。只是个性张扬,容易锋芒毕露,恐怕要有些坎坷呢!”

“多谢太守忠告。”

李客施完礼,拉着白儿回到车上去了。太守本来想借孩子之口,把李客的来路搞个一清二楚,然后,进可以举荐给朝廷,显得自己有引进贤能之德,退可以常常敲一敲这个商人的竹杠。想不到,这是个令人摸不透的刺猥。“不过,”他心中暗想,“他已经把家安在我的治下,过后老夫总会梳理明白。”事实上,旁边的彰明县令心里有和他一样的打算。另一边的江油县尉不同,由衷钦佩这个壮士李客,更喜爱那个早慧而又敢于表现的孩子。

李客被放行以后,驱动车辆,继续前行。白儿回到车上,免不了说说笑笑,对太守从头到脚品评一番。岳氏有些担心地询问一些情况,总算放下心来。

李客骑在马上,看着前面,好长时间没说话,可心里很不平静。这次意外事件,险些暴露自己身份,说不定还得罪了当地匪徒,那以后就没有安生日子过了。因此盘算着,怎样把四位番汉留下两个,帮助看家护院。主意已定,心情总算轻松一些。抬头望去,青莲镇已在前面。但见这里青山如屏,白水如练。东面的天宝山漫山修竹,一片氤氲之气。北面的太华山轻岚笼罩,古木参天。西北云雾深处,横亘着戴天山和紫云山。当中一片人烟,涪江左旋,盘江右抱。所过处尽是鸟语花香,胜景不亚江南。全家人不胜欢喜,李客指着前面那座小山说:

“这座山叫象耳山,我最后一次来蜀地办货,由成都去江油,路经这里,救过一位武姓老婆婆呢!”

“父亲,快说,怎么救的?”白儿抢先问道。

“说来话长……噢,那不就是武婆婆嘛?手里拎着什么,正往这边看呢!”

只见前面的武婆婆站在路边,往车辆这面看一看,擦一擦老眼。待走到近前看清楚了,立即老泪纵横地迎上前来,口里说道:

“恩人啊,可把你等来了。听剿匪回来的官爷们说,有一位从西域来的商人名叫李客的壮士,带着家眷,一进彰明县界,就遇上刘五那帮强匪,出手便帮官兵将他活捉。我一想就是你把家搬来了。这不,我一直在这望呢。喏,这里给你们预备些吃的,走这么远的路,大人孩子一顿像样的饭都没吃着吧!”

老人家哭着,说着,笑着,先给孩子大人分了还带着温热的食物,又舀了茶水给大家喝。岳氏下车扶着武婆婆在路边的青石上坐下,亲切地问她的起居饮食及一些家里情况,孩子们围着她又蹦又跳。李客也早已下马。

“武奶奶,家里吃的用的够不够?过两天我来看你。”他说。

武婆婆又抹一把老泪道:“家里不缺什么。”扭头又对岳氏说,“你夫君可是好人啊!我是大恩不言谢,这心里始终记着呢!”

告别了武婆婆,四辆车又继续前行,不一会就到了青莲镇内,但见街道横斜,屋宇整齐,桑梓掩映,时见小桥流水,楼榭亭台。街道上男的,女的,老的,少的,推车的,挑担的,做买的,做卖的,热闹处,铺面一个接着一个,里面划拳行令,弄乐唱歌,应有尽有,令人目不暇接,自与极边荒寒的碎叶城不同。终于走到一个豪宅面前,门额上镌着“陇西院”三个青底漆金大字。门前有许多人站在那里,见李客带着家眷到来,兴高采烈地迎向前来。笔者有诗吟道:

慧气干云天,咄虎才展颜。

荒寒别胡地,到蜀得青山。

李客新居门前哪来这么多人?住进里面又会发生什么事情?请看下回。

【著后手记】

叩见太守的描写,是给白儿的性格进一步定型,也是对李白日后一系列命运的诠释。“铁杵磨针”的故事几乎妇孺皆知,家喻户晓,安排姓武的老媪这样出场,是欲使后面的描写更加自然,情节更加圆顺,更合逻辑。真正的小说作品,就应该精裁密缝,体现情节的有机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