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笔,只是个人感慨

爱心觉罗-炫烨即康熙大帝,生于1654年,驾崩于1722年。一生功勋卓著,八岁登基,十四岁亲政,在位六十一年,智除鳌拜,平定三番,收复台湾,大败沙俄,亲征准葛尔丹成就不世之功,当之无愧的为千古一帝。

提起康熙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他的丰功伟绩,但是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君王,心中却也有着不足为外人道的帝王之殇。

最近我一直在看《康熙王朝》这部电视剧。当然这部电视剧很早以前也

放映过,但那时候太小,看不懂也不想看,。认为里面的故事太枯燥没意思,没有武侠片给我带来的视觉享受震撼。但随着年龄的增长,重温这部电视剧,还是没有给我视觉上的冲击,但却给我内心带来了极大的震撼。这无疑是一部伟大的史诗巨著。

看电视的过程中,我有很多感受,对陈道明老师的演技佩服的五体投地,康熙的雄才大略,气吞山河的帝王之威被展现的淋漓尽致,但这并不是让我感触最深的地方,让我感受最深的却是康熙作为皇帝内心的那一丝无奈,那一丝落寞,那一丝痛心,那一丝孤独。

康熙八岁登基,八岁的年龄本应该是孩子最幸福的童年时代。康熙原本也可以过着自由自在的,无拘无束的生活,但时大清朝这座无情的山岳却压在了他的肩膀上,这就注定了他的与众不同。八岁的孩子,或许有的还躲在父母的怀里撒娇,但康熙却不得不早早的面临着原本不属于他这个年龄段的各种挑战。一个八岁的“孩子”却要去平衡大臣们之间的争权夺利,去平衡四位辅臣之间的势力。弱小的康熙想要在势力庞大的臣子面前谋求发展是多么的艰难。我想如果可以选择康熙一定会选择普通孩子的生活,而不愿去当这个皇帝,这里面有多少的无奈与心酸,恐怕只有康熙自己知道。

长大后,康熙一步步夺回了属于自己的权力,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。他一步步扫清了阻碍大清前进的绊脚石,先除鳌拜,再定三番打败了吴三桂,收复了台湾,打败了准葛尔丹。晚年的康熙在他执政六十年的时候,在接受臣子们歌功颂德的时候,谁又能明白他心中的那份孤独与落寞,看着自己的政敌一个一个的倒下,没有了对手反而更加寂寞了,所以他仰天高呼那些曾经的仇敌们,来世再来与自己为敌,自己今天的成就全是昔日的敌人逼出来的。没有了那些仇敌反而活的不精彩了,这是一种孤独,一种寂寞可惜却没人能懂。

亲情,原本是一种最直接的,最纯粹的感情,但生在帝王之家,却让这种感情变了质。康熙晚年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王位的继承问题。这也是最令康熙痛心的问题,我们首先要明白康熙除了是一国之君,也是一家之主。作为一个父亲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们能够和睦相处,相亲相爱。但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,平常之家或许很容易做到和睦相处,但他却生在帝王之家。看着自己的儿子们为了皇位,相互斗争,互相栽赃陷害,欲除对方尔后快。康熙其实都明白,但即使如此他又能怎么办,他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他心中的痛苦又有谁明白。连最起码的亲情他都享受不到,这不能不说是皇帝的悲哀与伤痛。

友情,康熙虽说是皇帝但他也有朋友。提起康熙我们必然会想到他的左膀右臂,纳兰明珠和索额图。这两个人都很有才能,帮了康熙很多忙,他们辅佐了康熙四十年。所以康熙对他们既有君臣之义,又有朋友之情。这从后来明珠和索额图犯了十数宗死罪,而康熙却没有杀他们就可以看出。其中索额图犯了一条弑君夺位的大罪,我不说大家也明白这是什么概念,索额图也供认不讳。但康熙却不让官吏记上这一宗罪。他痛哭流涕的说他承认了朕也不能承认,一个辅佐王朝四十多年的老臣居然犯了这样的大罪,实在是让朕痛心,但我却不能让他背负这样罪名,也不能杀他,四十多年的君臣之义,朋友之情。最后却背叛了他,谁又能体会那种失望与心痛。

爱情,皇帝归根结底也是个人,康熙当然也有爱的权力。康熙先后一共立了四个皇后,就说这最后一位皇后吧,即慈孝仁皇后,陪同康熙走过了二十七年的风风雨雨。康熙很爱她,但为了江山社稷却又不得不牺牲她。谁又能体会到这里面的心酸,无奈,与不忍。

皇帝,或许人人都相想当,但又有几人能够背负那痛彻心扉的帝王之殇。亲情,有情,爱情此之为人之常情。在常人看来这这都是很自然的,但就是这最基本的感情皇帝却不能完整的拥有。他拥有的是残缺的,变质的感情,导致这些感情残缺,变质就是他这个“皇帝”身分份。作为皇帝他必须把大清朝的繁荣稳定放在第一位,为了这个,所有的个人感情都是次要的,他都必须牺牲。这就是作为皇帝的无奈与伤痛。

(注:仅仅是个人感慨,也希望大家留言说说自己的情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