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.游盘江李白续讽诗

第10回开寿筵县令擢少俊游盘江李白续讽诗

(太白编年:玄宗开元3年/15岁)

李白一心跟父亲学剑,不知不觉,半年时间已经过去,剑术不断精进。一天,李客道:

“白儿,父亲不能再教你了,我打算送你去岷山,拜隐居那里的东严子为师,他本名赵蕤,梓州盐亭人,博学韬今,长于经世,连琴剑也是双绝,他的《长短经》业已完稿,是一部演述王霸之道的奇书,你此去大有前程。”

白儿听了,雀跃不已。正计划启程,发生一件意外事情。

傍晚,长庚在天,鸭青色的天空,星儿们次第出现。彰明县刘家豪宅灯火通明,宾客如云,县令刘德正在做寿。他坐在上首,红光满面,不断受礼受贺。堂下歌女舞姬,踏着云板,轻起霓裳。彰明县内所有风雅物件,皆敬献于寿星面前。只听歌女唱道:

君子怀德,方物其昌。

敬献堂前,其灿若光。

南级来寿,福如海长。

坐镇彰明,天晴日朗!

“唱得好!”县令展颜欢笑,“每位赏银二十两!”

坐在旁边的县丞,从袖袋内摸出几页纸道:“大人,咱们彰明县可出文曲星了,现在我也献上一物,供大人开眼。嘿,这也是咱本县的荣耀呢!”

县令拿过观瞧,见是几篇诗文,署名处写着李白二字,问:“这李白何许人也?”

“大人有所不知,他就是当初帮助官兵抓住贼首刘五的李客次子。”

“噢?李客这个人架子好像很大,从来不和官府沾边。查查礼单,这寿礼当中是不是也有他的份。这个人,也算咱们彰明县的首富了,眼里连我这个县太爷都没有。”及看过手中诗文,不禁喝彩道,“真锦绣文章,其才不让相如!这位李白多大了?哦,对,是不是太守当场招见的那个孩子白儿?”

“刘大人的记性真好!”县丞点头道,“据他自己说,是母梦长庚星而诞,莫不果真如此?年仅一十五岁,落笔灿若霞锦,其前路不可限量。”

“说得不错。本县录事一职正好空缺,就让此子暂时顶替,如何?”

“我看很好,惺惺惜惺惺,大人您也是挥霞成绮,落笔成文,将其超擢身边,也显得您慧眼识人呢!”

刘县令又将诗文看上一遍,诵道:“‘晨登太山,一望蒿里。松楸骨寒,草宿坟毁。浮生可嗟,大运同此。于是仆本壮夫,慷慨不歇,仰思前贤,饮恨而殁……’”尔后笑着对县丞道,“呵,《拟恨赋》,一个十五岁的少年,怎能写出这样一篇大赋,不可思议。明天就让他来县衙吧!”

李白奉命来到后衙,顶头撞见一位挺胸凸肚的少年,也十五六岁年纪,满身锦绣绫罗,一脸狂傲之气,细看不是别人,乃县令的儿子刘敢。刘敢也认出李白,立刻现出不屑神气,挺腹走了过去。刘县令见李白两手空空,一个人走来,不觉面沉似水,淡淡道:

“李白,莫不是令堂让你一个人来的?”

“是,大人。”

县令本想如此超拔,身为富商巨贾,李客定有可观进献之物,因此屏却外人,一直在后衙等着。及见李白如此这般,心里一时很不痛快,想一想,只好忍下,这也叫待市而沽——将这样一位少年放在身边,也许会有许多意外所得。

李白在县衙做了小吏,为记室,而非录事,是县令随便起个名字而已。整日抄抄写写,县令出巡,每每将他带上,遇有良辰美景,便命酬诗作对,常被县令引为雅事,出入高堂大户,倒也得到不少赏银。

光阴易过,夏去秋来,转眼半年过去。一场大雨过后,这天,县令又带上李白,沿盘江巡游,看水涨情形。但见:沿岸树倒草伏皆为水过处,江水汤汤落前是湍流。屋倒的正在垒墙,家散的到处寻亲。鸡鸭猪狗顺流下,未死水里徒挣扎。李白满目凄怆,默默无语。县令倒是东瞧西望,兴致很高。走到一个桥头,停下了。李白顺着县令的目光望去,原来是一个少女溺死桥下,几条游鱼腮吻翕合,绕着几竿芦苇,在她的头旁探来探去。县令沉吟半晌,显见是在搜索枯肠,忽然,一只水鸟掠过,他不禁展颜而笑,口称“有了”,继而咏道:

二八谁家女,飘来倚岸芦。

鸟窥眉上翠,鱼弄口旁朱。

李白再也看不下去了,随口冷冷续道:

绿发随波散,红颜逐浪无。

何因逢伍相?应是怨秋胡。

秋胡原是传说中人物,讲的是他贪图利禄,离家游学,多年不归。后得官归家,半路与妻子邂逅,互相已不认识,秋胡上前调戏。归家后,妻子骂他于国不忠,于家不孝。本诗结尾分明影射的是为官者不良。县令听后,面色阴沉似水,口里“哼”地一声,甩袖在前面独自走了。这一来有分教:

清者飘然如云去,方知浊物终无遮。

不知县令如何对待李白,请看下回。

【著者手记】

本回故事,出自《唐诗纪事》引东蜀杨天惠《彰明逸事》记载。有文献说,李白十五为小吏半年,笔者将此事揉于本回之中,以飨读者。